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配资平台炒股,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023年,中山将“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项目”纳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中山市民政局聚焦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持续推动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功能设施、健全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
养老服务小切口,惠老实事暖民心。在健康养老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山市民政局逐步完善全市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稳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份份民生承诺、一项项养老工作指标、一张张温暖答卷的背后,是中山市民政局和各镇街始终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努力。中山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令人惊喜的新进展。
●廖冰莹
全市“一盘棋”统筹
组建民生实事工作专班
随着家庭规模变小,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机构养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为391780人,占8.87%,7个镇(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这也意味着,推动中山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且必须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全市“一盘棋”。
根据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今年3月,《中山市民政局落实“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同月,中山市民政局牵头组建民生实事工作专班,通过统筹协调、现场督促等方式,指导各镇街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去年,全市已实现2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完善各项服务。”中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杨超雄介绍,工作专班通过定期开展集中会商的方式,收集并分析各镇街民生实事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工作专班设置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民生实事推进情况报表,通过每周对镇街推进民生实事情况进行汇报和信息共享,对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每月,工作专班都会对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线上或实地督办,从硬件设施建设、服务设施设备配置、服务供给、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持续进行指导。“比如考察床位要求是否满足需求,康复理疗服务安排如何。一些问题可以现场解决就现场解决,难以解决的,及时反馈,协助并督促镇街按计划完成阶段工作任务。”杨超雄说,最忙的时候,专班一周内到七八个镇街实地督办。
为持续完善工作通报机制,专班成员每月梳理汇总各镇街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并进行通报,督促落后镇街加快落实整改,并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工作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通过年度评估等方式推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如何完成指标任务?专班深化业务培训,针对服务过程中的疑难点,加强对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采用实地参观、线上培训等形式,先后到西区街道、火炬开发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务培训,线上讲授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培训课程,强化服务人员的知识应用,累计培训约170人次。
服务延伸至社区
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在南头镇,去“会所”当志愿者,和老姐妹们一起看电影、做烘焙、唱歌……对65岁的杜阿姨来说,这样的养老生活有滋有味。在南头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像杜阿姨这样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在熟悉的环境享受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如今大部分老人们的选择。
闲可读书看报,乐可打球观影,笔墨书画抒胸意,棋牌对弈乐无穷。走进南头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迎面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休闲娱乐区、宽阔明亮的图书阅览区、崭新的设施设备……居民走出家门,“两步路”就能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这是南头镇打造的“一站式”服务新型养老模式,1300多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复、上门家政等“一站式”服务,确保养老服务“面面俱到”,让养老服务有“质”的飞跃。
在南区街道,80岁的林姨坐在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复理疗室里,谈起她的理疗经历:“还是这里好,离家近,免费理疗,不用手术,通过针灸,现在我的膝盖不肿了,没那么痛了,每天都能走好一会路。”笑容满面的林姨是享受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其中一位老人。
去年6月,该中心经过升级改造正式投入使用,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阵地服务+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日(全)托养、养老需求评估等“一站式”养老服务。目前,每月到该中心享受服务的老人约为1800人次。
在西区街道,今年72岁的谭姨经常去离家近的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朋友打太极、跳舞、唱歌,十分开心。近年来,西区街道不断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搭建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建立了“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一中心九站点”的服务格局,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一中心”是指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是谭姨经常去休闲放松的地方。该中心自2016年成立,2021年升级改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食、住、娱、医、养多位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九站点”包括彩虹、长洲、后山、西苑、烟洲、沙朗、隆平、隆昌、广丰等站点。中心为辖区内各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工作指导和服务辐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2022年11月,该中心被市民政局确定为“中山市示范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目前,通过推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山全市各镇街已逐步完善“中心+站点”“阵地服务+上门服务”相融合的综合养老服务网络。根据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中山充分发挥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服务延伸至社区,为辖区内各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工作指导和服务辐射,让老年人享受到便利可及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探索“互助式”养老
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创新
如此丰富的服务项目,只有整合资源,才能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社工人力资源有限,如何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各镇街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群策群力,涌现出一些“金点子”。
“重点在2支队伍:南区街道三色长者义工队、南区街道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南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罗香清介绍,三色长者义工队主要服务普通的老年人,比如协助开展康乐活动、恒常探访老人活动等;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主要服务辖区内的困难老年人。两支队伍共计110人左右。
“义工相当于志愿者,每开展一次助老活动,报名参与的人不同,难以与老人间形成长久稳定的联系。”2019年,罗香清开始思考如何打造更加稳定的服务队伍。在参考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下,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应运而生。不同于普通的志愿者,兜底服务联络员重点关注其所在村居的兜底老人,他们与老人居住在同个地方,方言相同,彼此熟悉有话题,能更好地了解老人的需求,起到精细化补位作用。
72岁的谭姨是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义工。她在中心的培训和安排下,常常和社工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提供帮助。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不是很老,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的老人,我也很开心。”因为做义工,她的老年生活从此有了新的寄托。
包括谭姨在内,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借助多元服务,挖掘有兴趣的长者,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养老志愿服务,通过“培训+服务”的方式培育健老志愿者,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发挥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比较特别的,当属“给你一个家”友邻互助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实现“互助式”养老,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挖掘社区义工和热心邻里,组建友好互助义工队,以固定配对的形式,参与义耆相伴、入户庆生和快乐厨房服务,推动社区邻里互助,以“小家”带动社区“大家”,共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火炬开发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则积极推动组建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共同构成的“五社联动”社区养老关爱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暖心、安心、贴心、舒心养老。
该中心积极带动社会组织参与,引导社区组织设立公益项目,通过公益创投方式撬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创投公益资源投入养老服务,目前已成功创投6个项目。中心还培育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建立社区养老志愿者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居民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成立“夕阳红志愿者队”,今年以来服务时长达到9100多小时。与此同时,火炬开发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链接周边银行、派出所、爱心人士及企业等社会慈善资源,为社区长者提供微心愿帮扶及开展关爱活动,今年以来帮扶社区内困难长者52人圆梦,开展关爱活动28场。特别是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中,今年以来中心开展居家安全入户摸查1732人次,发现和评估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13个,通过链接老年人辅助器具公司捐赠、对接政策资金、心愿认领等方式完成改造13个,改造率100%。
目前,中山各镇街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推动组建“五社联动”养老服务队伍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党建+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等养老服务模式,多渠道、全方位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聚焦
注重线上服务供给
老有所养
提质升级
线下服务难免有关心不到位之处,中山市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硬件设施设备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注重线上服务供给。只有线上线下齐发力,才能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小榄镇,家里已安装紧急呼叫铃的长者们只需轻轻一按,即可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该服务自2019年启动,至今已经惠及2245人,受惠77021人次。该项服务运营服务单位分别为陈星海医院“善良健康通”、广东康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新好爱心铃”,能为老人提供每月定期健康访问、咨询等服务。
在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推出长者居家改善倡导计划。在原有的适老化服务基础上,2018年该中心推出辅具借用服务。2022年在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的支持下,中心建立辅具共享小程序,在中心和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辅具共享服务点,为辖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免费辅具借用服务。
打开“西区街道辅具共享平台”小程序,可看到“我要借用”“我要归还”“我要捐赠”“微心愿实现”等按钮。借用和捐助物品的次数清晰罗列。在“微心愿实现”里记录着的一些捐赠故事,让人倍感温馨。
梁伯是一名重度残疾人,中风瘫痪在床多年,平时大半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一次走访聊天中,社工和志愿者发现梁伯的床积味严重,无法清洗,轮椅残旧。为此,梁伯很少出门活动。“如果能换张护理床和新的轮椅就好了。”梁伯的微心愿征集不久就得到了热心市民珍姐的认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梁伯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又可以出门沐浴阳光。
在该中心的辅具展示室,铝合金轮椅、分段助行器、铝合金拐杖等多种辅助器具琳琅满目。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侯雅梦介绍,该中心线上线下积极推动西区街道辅具共享平台服务,今年1—8月共提供辅具借用41件,联动爱心单位入户安装扶手250个。
中山还依托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围绕老年人需求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做好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设计,按照“中心带站、服务进家”的建设思路,发掘和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服务统筹和资源高效调度。市镇两级持续完善服务和监督评价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和实施标准,通过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不定期开展服务监督抽查,对标对表不断改进,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目前,中山全市已建成2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配资平台炒股,累计开展文娱康乐活动1973场次、服务老人68831人次,开展免费康复活动1885场次、服务老年人13416人次,提供助餐服务26001人次、上门服务43433人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33847人次,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下一步,中山市民政局将持续发挥指导作用,积极打通工作中的“堵点”“痛点”,持续增强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供给能力,蓄力打造供给多元、配套完善、全域覆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不断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